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最牛的两所百年中学,校长名录都有他的名字!他说……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2-05-13


有人说

再过几年回看厦门教育

2020年有件事要记载——

陈文强

出任厦门一中党委书记、校长

此前

他当了14年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一个人先后执掌两所

厦门最有名的百年名牌中学

这种事不常有!

陈文强据说是两校百年校史的第二人

上一次是46年前


转眼间,陈文强就任厦门一中党委书记、校长要满一年了。近一年,他怎么融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集体?接过115年厦门一中的接力棒,如何让这棒跑得更快更好?

 

上周,陈文强在他那异常整洁、井然有序的办公室接受《厦门日报》采访——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一切都好像他挚爱的数学公式那样简洁流利工整,在当校长之前,陈文强是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有着一套让学生不怵数学、学好数学的秘笈,人称“强哥”。

 

在采访中,陈文强坦诚自己从双十中学到厦门一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在厦门一中的抱负。


今天出版的《厦门日报》

刊登了这篇专访



· 名片:陈文强



陈文强,现任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199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到厦门双十中学任教。2006年8月任厦门双十中学代校长,2008年1月起,历任厦门双十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厦门一中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厦门市拔尖人才,福建省首批名校长,厦门市首批特级校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最美劳动者等称号。




谈双十到一中

笔墨藏于胸中  带一张白纸来




问:到下月,您调任一中满一年了。您中学就读双十,199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双十,从老师一步步地成长为校长,在双十当了14年书记校长。因此,从双十调任一中,有人形容说,就好像下着围棋,突然从执黑变成执白,或是从执白到执黑。您自己是如何适应这个变化?

  

陈文强:从一所中学到另一所中学,任何人都要有一个重新思考、重新适应的过程。不过,很多时候,当事人比大家想象更加平静,很多都是外界的想象。道理很简单,如果说学校是“铁打的营盘”的话,某种意义上,校长、老师是“流水兵”,更重要的是,工作了30年,在自己的办学思想日益成熟的当下,更加体会到教育要有大局观和平常心,方可有大格局、大担当、大作为。

  

当时,我告别双十,和我第一次在一中亮相,我反复讲“两张白纸”,我带一张白纸走,来到厦门一中,再画蓝图,再创新业。








问:去年秋季学期,一中上下都在等待新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我听说,您到一中的前一两个月,只是不停地听课,为什么“按兵不动”?


陈文强:厦门一中经历了115年积淀,有着厚重的文化与深刻的内涵,我认为尊重和传承比急于改变更重要。《周易》中有句话: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说的就是要尊重规律,顺其自然。

  

我是学数学的,数学有两个很重要的解题方法:一个是复杂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我也是用这个方法使自己融入新集体。

  

在到一中之前,我在一中最熟悉的熟人是一中周君力老校长,除此之外,我对一中了解不多。因此,最开始的几个月,我更多是在观察,从学校老师的言谈举止,从班级班容班貌,甚至从年段办公室摆设,去看背后的一中文化,去体悟一中何以成为一所名校,听课就是一种途径。

  

我因此对一中有很多新的认识,我建议你去看下我们对新老师入职一年考核报告,100多位老师,每人一份,内含教学满意率、三次大考的年段排名,考核课评分,听课节数,教案节数等等,还有教学的评价,班主任工作评价,评价里有优点,也有不客气的批评。

  

老师们告诉我,这是一中的传统。我也明白了一中为何能在历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何顺利度过校区扩张的阵痛,这就是秘笈!


厦门一中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图为在一中举行的校园嘉年华上,学生跳长绳。



谈五年规划

小步快走

更多地走上全国甚至世界舞台


  



问:您在观察学校,其实,大家也在观察新校长,要把学校变成什么样?

  

陈文强:我来一中后,提了一句口号,建设更加优秀的厦门一中。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要“推倒重来”——一中本身的定位是很清晰,这是一所百年名校,我们要做的是让它更好。

  

为什么需要“更好”?应该说,正因为它是一所百年名校,更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所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必须在充分尊重和继承厦门一中传统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小切口改革,也就是我们说的小步快走。

  

这种节奏得到一中师生的认可。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2025年),三月份教代会,我向老师介绍《厦门一中“十四五”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说明,获得通过。


图为学生在定点投篮。




问:那么,未来五年,厦门一中要怎么变得更加优秀?

  

陈文强:每所学校都要回应师生和社会的共同愿景:学校如何发展?培养怎样的人?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人当校长,我们都共同期待并且相信厦门一中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这所老校能始终在厦门、在福建葆有较高影响力,也希望它能够有更多机会走到全国甚至世界的舞台上发光。

  

我们在一中的“十四五”规划中,把大家愿景都融入,立足厦门一中基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定位,确定发展总目标:建设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实现高中、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双一流”,在全国、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特别提出,一中提出要培养“兼具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图为学生在进行接力跑。


谈学生创新

要建立的是“创新体系”

不仅仅是小发明小创造


  



问:我们注意到此次一中的五年规划,把创新放在一个很重要位置。但是,恕我直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很常见,很多学校都把它写入育人目标,但是,最终不了了之,找不到落脚点。

  

陈文强:首先,厦门一中建校一百多年来,从未停止创新,这也是115岁的厦门一中仍然是厦门乃至福建中学的翘楚的原因。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是建立“创新体系”,而不是仅仅“创新”。创新体系要完成六大任务:建立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搭建创新平台,锤炼创新本领,坚定创新信念,激发创新意识。

  

这有何不同?举个例子,当孩子有了创新想法和思路,肯定会遇到挑战,但如果孩子的意志品质不够强大时,他可能知难而退,反之,就可能迎难而上。简而言之,我们是从价值观层面来提创新体系建立,而不仅仅是过去小发明、小创造的单一创新能力,现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系统。





 


问:能不能举个例子,要怎么做?

  

陈文强:每年,优秀的学生到了一中,我们得努力为他们搭建平台,建立一流的“资优生孵化器”,例如,创建智慧校园,开创大数据中心、科技创新活动中心,配有智能教室、开源创客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厦门一中已开始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图为学校中庭广场上,机器人队列展示。

  

我们还和高校合作,为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到大学后能应对新挑战——除了之前清华等在学校建立的创新实验室,后续会有一系列行动。上周,北京理工学院在一中建立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与厦门一中合作设立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揭牌。

  

一中有句口号“你有多大本领,我就给你多大舞台”,从前是这样,今后也会是——我们会建立越来越多这类平台,来实现我们的一个想法:让学生有更多可供他选择的创新模式。





  



问:但是,或许有些人会问:创新会提分吗?

  

陈文强:我很惊讶你会提这个问题。当然,我明白,无论我们有多么美好的理想,都要首先服从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的现实需要。但是,培养拔尖人才和高考没有矛盾,某种意义上,还有正相关作用——现在的高考已经悄悄地变了,有人说,题越来越活了,其实是高考更加注重考察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方面,“创新教育”绝对是超越当前分数至上困境的“轻骑兵”。

  

像一中这样的学校,中高考成绩不是我们谈论的唯一话题——那么好的学生到你学校了,你只注重他们的高考成绩?现在我们一直在改变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指标,淡化分数名次焦虑,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希望在学生的发展中实现生命价值。

  

我们之所以提创新,是从三个层面考虑,一个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走出中国在世界科技竞争领域“被卡脖子”的困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一个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厦门一中办学理念的一个关键词,过去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在、将来,创新仍然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再一个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他们迎接未来挑战的关键能力。

  

今年4月,教育部原部长、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回到母校厦门一中。陈至立寄语,愿一中学子努力拼搏,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当时我陪同在场,深受感动于陈至立的恳切话语,我想,厦门一中要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有着深远家国情怀的人——不会只以追求更高的高考成绩为目标,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满自信,勇敢地接受社会和人生的任何挑战。他们还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希望:疫情期间,厦门一中“薪火相传·爱心接力”学生慈善团体率先发起爱心捐赠活动,孩子们在世界范围内联系有效可购的医疗物资,点对点捐往疫区黄冈。培养这样的学生,是我们的使命。


  


谈教师发展

要破除唯功利化 培养个性化老师


  



问:我记得您一直阐述这个观点:学校要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摆放在一个同等重要位置。未来五年,从师资上,要如何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

  

陈文强:学校讲到人的发展,经常只想到学生,但是,只讲学生发展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老师发展,某种意义上,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是相互偕行,共荣共生,我们提出的“为发展而教育”必然包括教师的发展。

  

厦门一中不仅给学生提供舞台,也给老师广阔的发展平台。我到一中后,经常说,一中培养老师是有秘笈——现在,厦门一中拥有厦门市数量最多的省市名师工作室,名师们通过工作室培育青年教师和传帮带,促进一批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茁壮成长,这从一中海沧校区开办后,我们很好地应对大发展带来的挑战,海沧校区迅速赢得家长信任等,就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一中在部、省、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各类各级教师比武中获奖人数之多、层次之高,也是傲视群雄。


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厦门一中43位老师获奖,获奖人数全市领先。(厦门一中 供图)

  

“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同样把“促进厦门一中教师专业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基于建设“文化一中”和“文化强师”的价值取向,在教师培养模式上,打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在教师评价上,突破对功利价值的过度追求,更加关注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突破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追求,更加关注以人的全面而多样发展为特征的全面质量。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欢迎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来到厦门一中,让我们携起手建设更加优秀的厦门一中!




今明两天,中招志愿模拟填报!一人可填35个!掌握这几个诀窍


这是真的,多地举办官方暑假小学托管班!厦门呢?还有小升初……


快讯!市教科院附属小学公布秋季招生方法!这样报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摄影:王火炎  林铭鸿 张奇辉(除署名外)

编辑:卢婷雯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招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